找到相关内容512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也正是因为有了我相,众生之间才出现对立矛盾的现象。 寿者相,有情随业力所招感的,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过程称曰寿者。生命不过短短的几十年,但人们都希望永恒,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,钱财地位都有了,更不愿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1]

    伽罗是梵语pudgala的音译,意为人、众生、数取趣等,指轮转生之主体,即“我”之异名。但佛教主张无我说,故不承认有永恒不变的真实补特伽罗,故称补特伽罗无我。   [7] 增益、损减二种边执指世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3.html
  • 解读形象,聆听理想——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

    性空之相”。试想,在历史上,任何思想观念和行为现象 ,都在不断的迁转变化。舞蹈的观念和现象也在不断的迁转变化。这种迁转变化,即已 说明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。那么,人们对感官“色声香味触”的爱欲追求,没有...

    王宁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478980.html
  •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

    象征的历史,就可以把个人的象征性表达带人到特定的宗教现象中,并依照普遍结构和宗教象征体系的模式来解释它们。④伊利亚德认为,古代象征的结构是一永恒的宇宙的结构,是不可废止的。宗教象征是对神圣之普遍结构的...

    王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50279060.html
  • 净慧长老访谈录

    这也可以说是禅宗走到今天,禅宗要怎麽样才能和今天的文化、今人的文明契理契机地结合起来,於是产生了“生活禅”。 “生活禅”它是一个永恒的题目,永远不会过时,因为只要有生活,有人间的生活,就有禅。我觉得...

    今朝录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079418.html
  • 论“政教关系”——“全球化”的宗教与当代中国

    中,多元主义的宗教观已在用“终极实在”或“永恒存在”来替代“神”之表述。如约翰·希克就认为,人类共有的宗教性表达了对“终极实在”的询问和探究,此即人的信仰使然,只是在各民族各宗教在对“终极实在”的具体...

    卓新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379424.html
  • “安于死而无愧”——朱熹生死智慧探微

    生生不息的洪流中,由此人们由生至死就非完全地断灭,而是通过家族生命的繁衍获得了永恒之性质。   绍熙五年(1194),朱熹被招进临安任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,他上《孝宗山陵议状》,认为孝宗陵墓的选址是关乎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579486.html
  •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(下)

    庙宇中保持了永恒的春天。这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孤寂。一切都井然有序。尽管天气炎热,   那里凉爽清新,舒适随意。最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身处其中也会无所求了。禅宗寺院之所以被称作丛林,除了它具有“集合众僧使之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079528.html
  • 人与自然观点:动物伦理之论述(上)

    价值的主体,在各种撕裂及不断变迁的环境中,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比较永恒的价值。这对台湾现今社会别具意义且更为重要。在座人数不是问题,陈独秀在宣导个人主义的全新了解时,告诉旁人说:“只要有两个人相信我们所说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179879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--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究

    〉〈中观要诀〉》。台北:东初,1990。   陈楠,《藏史丛考》。北京:民族,1998。   傅伟勋,《永恒与现实之间:当代宗教思想家》。台北:正中,1991。   劳政武,《佛教戒律学》。北京...

    刘婉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380500.html